首页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最新公开信息  信息公开栏目  依申请公开  新闻发布  在线服务  信息公开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公开信息>>正文
天津农学院2006年年鉴
2010-08-31 00:00  

天津农学院

[概况]二○○六年,天津农学院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战略,按照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以学科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和学科梯队建设,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以沿海都市型农业为方向,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工作任务,全面加强各项基础工作,以评促建,努力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层次,确保教学质量。广大师生员工团结拼搏,扎实苦干,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和全面发展。

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硕士授权单位,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预防兽医学、水产养殖等4个学科被列为硕士点。学院成功申报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化学、软件工程、旅游管理4个专业,本科专业增至29个;作物遗传育种、水产养殖两个学科被评为市级重点学科。

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名(其中博士后2人、海外归博士4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2名。目前,在职教职工836人,其中专任教师480人,副高级以上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8%,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今年是学院自建院以来招生范围最广,招生专业最多的一年,共计招生2925人,在校生已发展到11043人。春季录取本科生90人,高职生140人,高职升本科学生514人。秋季录取本科生1677 人,高职生878人。学院毕业学生2260人,其中本科生1284人,高职生976人。截至年底,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3.18%,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90.27%

校园基本建设和实验条件建设进一步加快。37000平米教学主楼的主体完成施工,学院校舍面积发展到17.6万平米。为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学院以评促建工作也全面顺利展开。

                         

[教育经费的收入与支出]2006年学院总收入11856.78万元。其中,财政拨款6050.39万元,公费医疗拨款127.20万元,学院事业收入5474.54万元,附属单位上缴款101.93万元,其它收入102.72万元。2006年教育经费总支出12191.29万元。其中:1.基本支出7575.39万元,包括:人员经费支出2574.57万元;公用经费支出3485.37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支出1515.45万元。2.项目支出1405.24万元。3.自筹基建支出3210.66万元。

                       

 [天津农学院获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天津农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预防兽医学、水产养殖等4个学科被列为硕士点,填补了我市农科硕士点空白。为做好研究生培养,制定完善招生计划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管理规定,同时,对农林经济管理、临床兽医学等9个学科专业进行新增硕士点的申报。

                      

[学科与专业建设]学院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成功申报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化学、软件工程、旅游管理4个专业,本科专业增至29个;作物遗传育种、水产养殖两个学科被评为市级重点学科。6大学科门类29 个专业4个硕士点,基本搭建了学院以农学门类为特色和优势,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和专业构架。新建水利工程系、基础科学系,本科教学单位增至11个。

[以评促建工作全面展开] 2006年初开始,学院迎接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在已有的基础上全面展开:完善组织机构,确定实施方案和工作程序,针对指标体系要求,确定重点工作任务并在全院开展多种形式的以评促建工作动员。

围绕以评促建,深化教学改革和教学制度建设。修订编印《教学建设指导书》、《教材建设指导书》等一系列教学工作指导文件,完善《教学督导委员会制度》、《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管理办法》等教学管理文件。同时制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完成教学改革项目申报等工作,组织以“市场·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教学与教学改革论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水生生物学》被评为市级精品课;完善制定《教学名师建设实施方案》,推荐市级教学名师奖。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措施的落实,完善《本科学生创新基金管理办法》、《本科学生创新学分实施细则》等规定,开展实践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 [科研新成果] 全年在研各类科研项目18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等7项、省部级84项),60%以上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课题;新立项目65项,首次独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项目并登记成果45项,申报专利8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先后挂牌成立“园艺发展中心”等4个研究中心,获得特别资助或合作课题经费170余万元;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科教先导型可持续发展”专题研究以及带动产业发展的应用型研究项目推广和应用,为促进我市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围绕落实市“351工程,积极开展面对“三农”的成人教育和相关培训,在全市9个区县开设了44个教学点,招收在职大专层次专业证书学员2339 人,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学历层次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人才引进及人事管理]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名(其中博士后2人,海外归国博士4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72名。目前,在职教职工836人,其中专任教师480人,副高级以上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8%,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择优录用,共聘用硕士研究生10人充实到行政管理人员队伍,8名硕士研究生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

制定《天津农学院关于高学历人才考核管理实施意见》,对引进的博士在教学、科研、论著和教改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进一步使考核工作科学化。

 [校园基本建设和实验条件建设] 完成37000平米教学主楼的主体施工,至此,我院校舍面积已发展到17.6万平米。同时,投资500余万元对操场、篮球场进行改造,并加快实验条件建设和环境改造,扩建食品实验厂,完善校内教学试验、实习小区建设,完成对“世纪大学生公寓”、“国际女子学院”征购的前期工作。

             

[国际交流与合作]2006年,在外事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出台并实施《天津农学院外事接待工作管理办法》、《天津农学院外专外教聘请管理规定(暂行)》等;全年接待外事来访10余次;全年接待菲律宾访问学者6人次、接收菲律宾短期留学生2人;在接待访问学者和接收外国留学生工作方面实现我院历史零的突破;分别与日本东京大学、日本香川大学签定友好协作协议,并有部分协议内容开始实施;于2001年派遣到德国宾根大学的留学生,已经有部分同学学成回国。 [校庆] 2006年10月21,天津农学院举行了建院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各届校友、在校师生及离退休人员欢聚一堂,庆祝母校30华诞。校庆活动隆重、热烈、简朴、务实。

天津农学院成立于1976年。三十年来,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学科、专业不断增加,办学层次不断扩展、提高,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都迈上了新台阶。学院由最初的4个传统农科专业,200多人的在校生,60多名教职员工,发展到今天11000多人的在校生规模。现在专任教师已达到480名,其中,副高级以上的职称占41%,硕士以上学历占68%(博士占12%),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在办学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的同时,学科专业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6大学科门类29个本科专业,基本搭建了以农学门类为特色和优势的农、理、工、文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和专业构架。2006年,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硕士授权单位。十五期间,学院科研立项200余项,鉴定验收1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4项。目前在研项目190余项,其中,国家级(含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0余项;SCIEI检索论文近30篇,对促进我市区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科研和社会能力明显增强的同时,学院的基本建设也突飞猛进,校舍由20006万平米发展到今天近18万平米,为将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撰稿人:王善科

[高永志同志任天津农学院党委书记] 2006年6月2,原天津市宝坻区区长高永志同志调任天津农学院党委书记。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学院围绕巩固和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努力形成“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要求,在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党员学习制度、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4个方面的制度规定。围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深化“强基创先”工程,加强党员培训教育,开展党员目标管理和岗位立功活动,突出党员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的模范作用。同时加大对基层组织工作考核评估,促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量化考核和民主评议基础上,评选出院级先进党组织4个、院级优秀党员31名、院级优秀党组织书记3名。1名同志获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同志获教育系统优秀党员,1个党总支获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称号。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周制度、学生党员监督制度、学生党员佩戴党徽制度等7个方面的制度规定。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加大,全年发展学生党员485名,转正203名,目前,学生党员已达到在校生总数的11.2%。

[干部队伍建设]天津农学院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干部培训的要求,在严格执行《处级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处级以上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基础上,强化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利用暑期举办中层干部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和对我市新农村建设实际考察,增强了服务社会和加快高素质适用人才培养的主动性;二是积极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深化非专业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组织第三批副处职级竞聘上岗,通过公开报名笔试和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程序,有5名年轻干部走上副处级领导岗位;三是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力度,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等程序,选拔正处级干部7名、副处级干部1名,交流5名。

[校园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进一步浓厚]建院三十周年之际,在师生员工中开展“校训”、“校歌”和“农学院精神”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弘扬团结拼搏,扎实进取,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传统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先后邀请人民大学孔祥智教授、南开大学叶嘉莹教授、市优秀大学生徐伟等做专题报告;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与实践活动、组织 “世纪大讲堂周末演播厅”、“让青春在西部闪光”、“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等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构建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举办了校庆三十周年系列专题学术报告会,先后邀请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以色列等国家及国内的20 余名专家学者来学院做学术报告。学院专家也先后赴美国、日本高层学术会议讲坛发表演讲。

[获奖情况]

一.天津农学院张树林完成的“河蟹养殖专家决策咨询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学炜完成的“奶牛养殖专家决策咨询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邢克智完成的“淡水鱼类工厂化鱼苗技术的研究”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马衍忠完成的“动物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魏秀芬的《我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和市场信息需求利用分析》论文,获天津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史永江撰写的《转变五种观念,促进女大学生就业》荣获天津市第九届优秀调研成果评选三等奖。

二.石军、高梅秀荣获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称号;

张静芳荣获天津市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

骆建霞、刘红梅荣获天津市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吴海东、韩斌荣获天津市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天津农学院特种野猪的养殖企业,第四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天津农学院
学校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 电话:022-23781315